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03篇
综合类   418篇
基础理论   95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广西平果县龙何生态重建示范区的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为例,依据试验研究及专家咨询的结果,构建了一个基于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值进行了分析,应用指数评价模型对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层次分析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强度、物种多样性、物质生活指数、石漠化程度、水土流失程度等指标的权重值较大,是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指数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表明,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的总体质量较差,但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改善复合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状况,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系统中人类的生活水平,可以使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环境3个子系统的转运功能逐渐趋于协调,总体质量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72.
成渝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对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区,根据成渝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特点,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结合研究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态脆弱区分区等数据,采用空间图层叠加法,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未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区域主要生态屏障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3.
生态经济城市通过城市生态、经济与社会系统的动态协调,形成一个生态高度有效保护、经济良性高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整体功能系统,代表了现代和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作为全国首批六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和广东省的生态发展区,韶关市加快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符合这一发展潮流和趋势.根据SWOT分析方法,对韶关市生态经济城市建设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不仅为韶关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提供策略依据,而且为其它类似地区的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4.
2011年10月珠江三角洲一次区域性空气污染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1年10月18—25日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一次区域性空气污染过程,重污染区域集中在西部,后期向中部转移,PM10为首要污染物.针对本次空气污染过程的研究发现,此次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污染过程主要受大尺度冷高压活动的影响,一直为下沉气流所控制,500 m以下近地层风速很小,边界层高度较低,存在贴地逆温层,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输送和扩散.PM10浓度与风速、能见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且与风速和温度的相关性存在滞后性.稳定天气形势、大范围下沉气流、近地层静小风和贴地逆温是导致这次区域性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原因,PM10浓度增加导致珠江三角洲能见度下降.  相似文献   
75.
宁夏灵武市庙梁子沟流域把沙漠化治理与经济产业开发相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外围草方格固沙,四周乔木林防风,核心发展经济产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五位一体"的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和"水保搭台、政府导演、各部门协助、全社会参与同唱一台戏"的运行管理模式,在宁夏风沙区及周边同类型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开发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6.
中亚地区气溶胶时空分布及其对云和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地区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是水资源缺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沙尘气溶胶贡献度较大的区域.利用MODIS气溶胶和云资料以及校准后的TRMM降水数据,可从宏观角度分析中亚地区气溶胶、云、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气溶胶与云和降水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表现为春季(0~1)夏季(0~0.8)冬季(0~0.42)秋季(0~0.38),2002—2013年间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冬季COD量值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12年间整体表现出下降趋势,夏季变化较小,增幅为-0.876%,冬季最大,增幅为-1.713%;云水路径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整体处于降低趋势,其中秋季的新疆塔里木盆地变化最为显著,年变化为-6.607%;利用实测降水数据对TRMM月降水数据进行校准处理,可有效提升数据精度,新疆境内夏季降水占年降水量的比重较大,春、秋次之,咸海地区降水量年内分配相对较均匀,季节性差异不明显,中亚干旱区作为一个整体,降水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冬季降水的增加趋势最明显.2气溶胶光学厚度与云光学厚度呈负相关;与云滴粒子有效半径关系复杂,受水汽影响较大,在云层含水量较低的情况下,云滴粒子与气溶胶光学厚度呈负相关,而在云层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二者呈正相关;云水路径随着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随AOD的变化的敏感程度在秋季最高,冬季最低.3气溶胶和降水关系复杂,整体来看,中亚地区气溶胶抑制降水.  相似文献   
77.
利用1996~2007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变化强度、相对变化率及景观生态学角度,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多年来,由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用地扩展迅猛,城镇加速蔓延,从而导致区内耕地面积锐减,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所占比例则逐年上升,交通用地的变化幅度及动态度最大;各用地类型的变化强度在此期间呈一定波动,除牧草地外,交通用地历年的变化强度之和最大,其次为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耕地、其他农用地、林地、未利用地;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逐渐向均衡状态发展,用地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渐趋稳定;各市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其他农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差别不大,而园地、林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及未利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区域差异较大,且三市园地、牧草地及未利用地的变化方向不一致。  相似文献   
78.
以1961~2007年三江源区的气象及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M K法和R/S分析法分析三江源区气候及水文要素变化趋势及进行未来变化趋势预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定径流过程的主要驱动要素。研究表明:三江源区气温普遍显著升高,水面蒸发和地温随着气温的升高也不断增加,降水的增加并不显著,而年径流尤其是夏秋季节径流存在明显减小的趋势。R/S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和水文要素未来总体的变化趋势与过去一致。三江源区径流过程是由气温起主导作用,径流对气温变化较降水变化更为敏感。本研究将为三江源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提供科学借鉴,同时为三江源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9.
长江经济带城市对外服务能力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测算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126个地级以上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对外服务能力,进而采用改良锡尔系数、马尔可夫链和ESDA方法对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长江经济带各市城市流强度都有显著提升,但区域间的非均衡现象明显,城市对外服务能力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的梯度递减;省内差异对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差异贡献率最高,是空间尺度差异的主要来源;对外服务能力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和空间自相关性,对外服务能力相似的区域聚集分布,东、中、西部分别形成长三角、武汉-长沙、成渝等对外服务区域中心;时空演变表现出阶段性特征,经历由极化向均衡的转变。最后指出多中心发展和寻找新增长点应成为长江经济带城市对外服务能力提升的方向。  相似文献   
80.
The 7Be wet deposition has been intensively investigated in a semiarid region at San Luis Province, Argentina. From November 2006 to May 2008, the 7Be content in rainwater was determined in 58 individual rain events, randomly comprising more than 50% of all individual precipitations at the sampling period. 7Be activity concentration in rainwater ranged from 0.7 ± 0.3 Bq l−1 to 3.2 ± 0.7 Bq l−1, with a mean value of 1.7 Bq l−1 (sd = 0.53 Bq l−1). No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7Be content in rainwater and (a) rainfall amount, (b)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and (c) elapsed time between events. 7Be ground deposition was found to be well correlated with rainfall amount (R = 0.92). For the precipitation events considered, the 7Be depositional fluxes ranged from 1.1 to 120 Bq m−2, with a mean value of 32.7 Bq m−2 (sd = 29.9 Bq m−2). The annual depositional flux was estimated at 1140 ± 120 Bq m−2 y−1. Assuming the same monthly deposition pattern and that the 7Be content in soil decreases only through radioactive decay,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7Be areal activity density in soil was estimated.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may contribute to a valuable characterization of 7Be input in the explored semiarid ecosystem and its potential use as tracer of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